海滨邹鲁,光明之城。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项、福建第5项世界遗产,涵盖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地处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农发行石狮市支行秉承“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家国情怀,将传承闽南文化、保护闽南村落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突破口和落脚点,成功获批2个石狮市具有闽南地标性文旅项目贷款,金额8亿元,用于石狮八卦街提升保护工程和华山归园田居项目建设。
守根铸忠魂,文脉传承“含苞待放”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初到闽南,往往会被一抹艳丽的闽南红所吸引,那像燕尾一般的屋脊曳光焕彩,那便是闽南古厝。厝,是闽南话“房屋”之意,闽南古厝见证着悠远历史、承载着家族延续、寄托着情感升华,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与“魂”。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越来越多闽南古民居淹没在高楼大厦,剩余高保护价值传统村落也面临岌岌可危的窘境,群众呼声日益高涨,加强古村落保护迫在眉睫。
为抢救闽南古厝稀缺资源,保护传承狮城文化,石狮市政府集中开展“5510”项目竞赛,将八卦街保护提升工程列入其中,计划打造集石狮小吃、非遗传承、婚庆集市、伴手礼市场、文创空间等为一体的古早商贸集市老街。获知情况后,石狮市支行主动靠前,开足马力,提前介入,积极探寻业务增长极,快速谋定工作发展思路,针对闽南古建筑现状寻脉问诊、对症下药、开方治病,聚民心践初心,抓项目促发展。
点石成锐金,文脉源泉“汩汩长流”
两个文旅项目现金流充足,同业竞争大,没有直接模式可供参考和实施,给支行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首耳熟能详的闽南本土歌,仿佛黎明前的一道曙光,为支行攻坚克难照亮前行道路。
高层营销,谋定后动。第一时间召开行务会,迅速组建项目竞赛服务对接工作专班,在省市分行大力支持下,行领导亲自挂帅,选派骨干力量充实赋能,在思想和行动上拧成一股绳,在项目营销中敢谋善谋,在项目推进中聚力发力,在项目评审中大干快干,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和困难堵点,形成“周周有研究、按旬有进度”的良好态势。
党建共建,引领发展。强化“三维式”党建共建机制,巩固内联外引工作成果,在省分行与省住建厅、市分行与石狮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良好机遇下,协同国资运营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及党建共建关系,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深入开展“银企携手促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共建交流活动,促进项目营销工作。
深挖项目,走近客户。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背靠我行“政策、利率、期限、模式、规模”等优势,主动提供融资方案和融智服务,多花时间前往项目现场,摸底调查项目现状和堵点痛点,结合项目实际,反复探索研究,破解融资难题、贷款投放堵点、资金支付障碍,在解难题、办实事的过程中锤炼干部队伍提升七种能力。
强化跟踪,加快进程。关注项目进度,加大协调力度,主动向市分行请教工作难题,定期协同三大集团负责人和财务总监讨论研究融资模式、项目发展方向,加快项目推进速度,争取项目有突破、早见效,在同业竞争中赢得先机。
开花结硕果,文脉创新“破题点睛”
文旅项目如何形成规模效益?无论是全新打造旅游产品还是改造提升,归根结底都使文旅产业链、城市形象品位和民众生活质量受益匪浅。但文旅项目资金缺口大、回报期限长、不确定因素多,实际情况纷繁复杂,成为长期萦绕在当地政府的“心头病”。石狮文旅集团负责人介绍,要想解决这一“拦路虎”,必须实现业态规划整齐划一,形成富有闽南特色的规模项目,才能形成详细的业态市场,进而推动文旅项目形成规模效益。
针对古大厝集体土地确权难、群众工作协调难等问题,支行总结形成三种模式:一是租赁模式。针对业态成熟、资产质量优质的闽南古建筑,由国企负责修缮并租赁10年以上的方式取得使用权;群众按成本交付国企成本修缮款,一方面解决群众自发修缮手续难、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解决10年使用权问题,方便统筹业态。二是以修代租模式。针对华侨老宅、长期空置的古大厝和番仔楼,国企通过修缮使用20年,将修缮款折算成20年租金,以此获取长期使用权,便于业态规划。三是集体产权入市方式。通过与群众签订房地收购协议,企业可直接取得房屋和土地使用权,一方面解决国企修缮后资产不能增值的问题,另一方面群众取得收购款可供灵活支配。
以上三种模式的成功运用,为我行获批2个优质文旅项目,有力支持石狮八卦街保护提升工程和华山归园田居项目建设,将政策性金融活水倾注狮城大地,为“5510”劳动竞赛增添后劲。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保护文物建筑,全面提升老街区原有业态,实现古今相融、主客共享、商旅兼容;重新焕发传统村落生机活力,留住石狮乡愁记忆,成为展示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优化古村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改善城镇发展面貌,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下一步,支行还将再创辉煌,继续对接永宁古卫城保护提升工程6亿元,致力搭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全方位打造滨海旅游休闲旅游名片,做足“申遗”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