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覃烨 黄勋摄影报道)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当前,各地区各部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等突出短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日,记者深入广西桂林市多方面近距离接触了广西桂林绿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田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蒋田忠用“忠诚”谱写乡村振兴急先锋的鲜为人知的创业故事。
(图为蒋田忠(右二)陪同梧州市委书记蒋连生(右一)、市长钟畅姿(左二)在基地考察广西梧州田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烈日炎炎的夏天,酷热的太阳烘烤着的八桂大地。7月28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广西桂林绿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田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蒋田忠,就披着一件退色的迷彩服急匆匆一路小跑赶到到了梧州田中公司念村稻渔示范基地,在田间地头查看稻田中禾苗和水产品的生长情况,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在田间展开了。
据记者多方了解得知,蒋田忠1973年出生在美丽的广西全州县天湖风景区脚下。2000年,蒋田忠已经在部队服役10个年头,这年夏天他从部队回家探亲。一路上看到路旁、村旁很多田地都杂草丛生,杂树成林;以前丰产的稻田如今已有不少荒废,那场景令他心痛不已!当时蒋田忠就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回农村去,把祖辈们辛勤开垦出来的田地重新种植好、管理好、经营好,再把健康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去,让农村的田地产出更高的效益。
(图为广西桂林绿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田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蒋田忠董事长荣获全国首届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大赛金奖。)
2002年,蒋田忠从部队转业到北海市烟草专卖局工作,十数年的地方工作并没有熄灭他心中的那颗“农民梦”。2016年蒋田忠从北海烟草局离职回乡,成立了广西桂林绿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如愿以偿地当起了新型农民,干起了种、养殖的事业。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蒋田忠充分发扬部队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和敢想敢干敢闯的优良作风,经过两年的打拼,就在新型农业种养殖方面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到2017年其名下已经有了包括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等多家公司。当年蒋田忠参加专业赛事评比,经过层层选拔,荣获了“全国首届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大赛金奖”和绿色生态奖,成为全国稻渔联盟的理事、稻渔联盟的常务副理事长。蒋田忠经此一役,在全国农业领域一战成名,成为广西新型创新农业种养殖方面炙手可热的人物。
时间来到2018年底,全国各地都急需引进农业种养殖方面的能人助推地方扶贫工作。蒋田忠应梧州市、龙圩区两级政府的邀请来到龙圩区创建了“梧州市龙圩区念念目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核心示范区”。他的广西梧州田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8年11月8日挂牌成立,2019年12月13日成为“中科院桂建芳院士工作站”、“工程院包振民院士工作站”示范基地,以及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示范基地。
在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念念目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核心示范区,蒋田忠按照《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将农田地进行“小块并大块”整治,进行稻渔综合种养。围绕“一田多用、一水多效、一季多收、一业多益”的目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解决农民技术难题及销售难题,以广西梧州市田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导,重点围绕以富硒大米、禾花鱼、田螺为主,泥鳅、小龙虾、瓜果蔬菜为辅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进行一体化、全产业链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促进基地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共同“抱团”致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梧州市和龙圩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梧州市龙圩区念念目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核心示范区”大获成功,2019年荣获“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创新模式大赛二等奖”及“生态绿色奖”;在2020年第二届“广西稻渔丰收节”稻渔产品评比大赛中荣获“生态奖企业”与“优质稻米”金奖与“水产品(螺)”金奖。特别是2020年11月15日,第二届广西稻渔丰收节暨“庆农民丰收 品稻乡之渔”活动在该基地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高度重视,全国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总站的领导莅临指导并做重要讲话。在此次活动上,随着广西梧州田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稻渔科研楼落成,院士工作站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梧州市引进高端人才和高层次智力资源又进入了新的阶段,为梧州市加快实现传统渔业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通过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基地建设,采用灵活的因地制宜和产业相融合,促进当地农林牧渔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的推动了梧州市整体乡村振兴产业向好发展。” 蒋田忠挽起沾满泥巴的裤脚,顾不上抹掉脸颊汗水,就向记者表示。
通过基地的实际检验,现在开发推广的“稻渔共生”模式,极大的改变了梧州市龙圩区当地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单一的现状,通过该模式使农户收入从原先的种植双季稻亩产产值2600元左右,现在采用“水稻+禾花鱼+螺”的养殖模式,亩产产值可达到15000元;采用“水稻+螺+泥鳅”的养殖模式,亩产产值可以达到13000元。两种特色种养模式都能比原先的产业增收1万元以上,纯利达到了5000元。极大的改善了农民务农累、收入低的现状,提高了当地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心剂!
“基地的成功只是第一步,以点带面,把基地的成果转化到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中,从而带动龙圩区,甚至整个梧州市的新型创新农业种养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才是我的最大愿望。”在成绩面前,蒋田忠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粮食安全、农户增收、农民幸福等更高层次的追求。然而多年的实践让蒋田忠体会到,要想把试验基地的成果转化到实际工作当中,把它复制、推广开来绝非易事,土地流转又是制约着新型农业种养殖工作的瓶颈。如何破解“土地流转难”这一难题?蒋田忠可谓煞费苦心。最后,他把目光放在了农村退役战友身上。
蒋田忠告诉记者:“退役战士经过在部队这个大熔炉的锻造,对党忠诚,作风过硬,执行力强,今年换届很多退役战士又走上了村级领导岗位,他们就是破解土地流转难题的中坚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好农村退役战士在推动新型创新农业种养殖发展中的作用,蒋田忠采取办班培训和跟班学习的办法,对经过挑选的农村退役战士进行“孵化”。退役战士秦桂妙、蒙雄威等就是第一批受益者,蒋田忠把他们组织到基地跟班学习,手把手地传帮带,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退役不退色。蒋田忠凭着一股勤奋劲、踏实劲在“新农村振兴发展”这片土地上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理想,也凭着自己的担当和作为赢得了村干部群众一致认可,以实干、实绩向当地政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记者覃烨 黄勋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