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的日历翻过最后一页,迎着熹微的晨光,送上彼此的祝福,欢庆新年的喜悦溢满华夏,2022向我们走来了!在这年年相约的美好时刻,衷心向亿万农民群众、三农工作者和广大读者,以及所有关爱关心关注三农的各界人士,道一声新年快乐!
站在新年的起点,收整旧岁的行囊,几多风云激荡,几多搏浪勇进。回顾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21年,心绪仍是激越难平。这一年,我们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然进军。这一年,“十四五”开局良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步稳蹄疾,三农工作交上亮眼成绩单:粮食和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农业基本盘稳住了。任凭风浪起,我有压舱石。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再创新高,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加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打下坚实基础。全国生猪生产提前半年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盛满市民“肉盘子”,托住养殖户“钱袋子”。成果背后,是新建高标准农田与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的强势助力,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的全面开启,是60.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有力支撑,是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稳健提速……保障供应根基更牢。
2021年,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足了。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为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脱贫地区聚焦重点区域,紧盯重点人口,强化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的动态监测帮扶,强化政策扶持,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同时,各地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乡村治理新路径新模式不断涌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接续推进。我们向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境界,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2021年,奋进振兴的势能储备更加深厚。长江十年禁渔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一年来禁捕水域非法捕捞高发态势得到初步遏制,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基本实现应帮尽帮应保尽保,水生生物资源逐步恢复,禁渔效果初步显现,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构建新发展格局练好内功。农村改革勇毅笃行、谋势蓄能,全国已建立乡村组三级集体经济组织96万个,清查核实集体资产7.7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5万亿元,集体土地等资源面积65.5亿亩……改革积蓄的发展动能,激荡在希望的田野。
光阴流转,时不我待。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迎来接续奋进的又一征程,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把三农这块压舱石夯得实之又实,突出一个“稳”字,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抓粮食生产的发条要拧得紧而又紧,工作要落得实而又实。必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牢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着眼于调动地方党委政府和种粮农民“两个积极性”,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做到“三个聚焦”,聚焦重点群体,不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聚焦重点区域,强化倾斜支持政策落实;聚焦重点工作,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多措并举稳定农民增收势头,提振增收后劲。
要持续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确保乡村振兴行稳致远。要重视和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既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也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在理念上,坚持为农民而兴,让农民切实参与、真正受益;在目标上,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不等不急,拿捏好工作推进时度效;在方式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避免“一种模式打天下”;在机制上,坚持自下而上、农民参与,激发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创新完善乡村治理,守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整好行囊,继续迈进在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的追梦之旅。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笃定前行、迎难而进,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