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县涧田乡晓东村红色研学活动现场。
江西吉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星星之火从这里燎原全中国。近年来,吉安市以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为契机,在全市深入实施“百个红色名村”建设工程,激活红色基因,建强红色堡垒,发展红色产业,推动红色治理,探索出一条建强红色名村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激活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铸魂。吉安紧扣井冈山斗争线、湘赣边界游击斗争线、武装革命暴动线和中央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等“三线三地”红色资源,通过“拉网式”普查,排查出不可移动红色遗存980多处。按照“过去有红色故事、当代有蓬勃新貌”的标准,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精心筛选100个具有丰富红色资源和一定影响力、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行政村,建立红色名村项目库。在全省率先制定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争取革命遗址保护补助资金3.61亿元,对旧址、旧居、陈列馆等场所进行修缮和提升,重点打造了359处红色教学点。深度挖掘井冈山革命精神、三湾改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开发了《八角楼的灯光》《三湾改编铸军魂》等一批精品课程,并纳入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内容。
建强红色堡垒,为乡村振兴筑基。配强红色班,选好村“两委”班子尤其是党组织书记,全面实施党建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双带头人”培育计划。换届后,100个红色名村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能手占比达100%,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75%。以“人人能讲红色故事、人人能唱红色歌谣、人人能现场讲解”为目标,大力实施“红色工匠”培育工程,通过主题培训、专业指导等形式,培养1538名乡村干部成为红色故事宣讲员。在红色名村,推行“十户连心”党员联系机制,选聘“红色中心户长”273名,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是党员我争先”等活动,开展红色宣讲4100多场次,收集民情建议856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25件次。
发展红色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坚持党建引领,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把支部建在产业上,因地制宜,实施“红色+产业”提档升级计划,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红色培训、红色旅游等,使村村都有特色产业、户户都有致富项目。创新“党建+产业链”模式,把村党组织建在产业合作社、村办企业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发展井冈蜜柚、有机茶叶、绿色大米等特色产业5.3万亩。将红色旅游融入全市乡村旅游规划中,打造了一批红色街区、红色民宿,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引进31家红色研学机构,对红色名村进行专业化管理,开发了以“重上井冈山”为主题,井冈山大仓—茅坪—龙市等红色名村串联的20余条精品研学线路。今年以来,接待红色研学3000多场、各地学员70多万人次,带动2万多名群众就业增收。100个红色名村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均超过15万元,平均达19万元。
推进红色治理,为乡村振兴助力。把“红色名村”建设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选聘173名党员网格员,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建立“五定包干”(定管护范围、管护标准、管护责任、管护经费、考核奖惩)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试点建立垃圾兑换银行,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维护“新村新貌”。推进“红色+移风易俗”,借鉴井冈山时期“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红军纪律制度,红色名村全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力吉安连续11年获评全省综治先进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