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农村题材”影视作品,观众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土路,方言,背着胳膊巡视的村干部,爱管闲事的村委会大妈?
近期,一部展现新时代农村新面貌的电影《村里来了个洋媳妇》打破了观众的固有印象,它以喜剧的形式,探讨了新农村的建设、乡村生态发展、当代农民婚恋观等话题,紧跟时代潮流又引发人深思,拓展了农村喜剧电影的创新视角。
据悉,该片由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监制,青年电影人任意飞编剧、执导,卢誉文、伟小丽、金顺子、赵俊主演,将于1月14日上映。
借助文化冲突构建叙事结构,体现“一带一路”战略重大意义
农村题材电影曾是中国影坛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牧马人》等优秀农村题材作品在中国影坛上各领风骚,并深深嵌入我们的记忆。《村里来了个洋媳妇》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仅清晰地呼应了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环境保护等时代话题,也为观众献上了一段诙谐有趣又不失深度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村里来了个洋媳妇》并未回避中外文化之间的冲突,而是巧妙地通过文化冲突来构建整个叙事结构,并借此凸显人物性格,从侧面体现了“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意义。
《村里来了个洋媳妇》讲述的是在非洲工作的农村小伙谢小军,带着非洲黑人姑娘璐璐回乡,璐璐主动与小军家乡人民攀谈,可小军妈妈李翠花却反对儿子和黑人姑娘的婚事,还特意安排了儿子与未婚的大学生村官沈莹相亲,经过一段激烈、搞笑的“较量”,最终消除误解,小伙与黑人姑娘也留在农村共同建设美丽家乡。
影片突出塑造了黑人媳妇这一形象,她心地善良,浑身充满了朝气,面对“准公婆”斗智斗勇。剧情巧妙将黑人媳妇与婆婆之间的观念冲突以及乡村建设结合在一起,谱写了一曲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华彩乐章。
《村里来了个洋媳妇》展现了新时代复兴人全力振兴乡村的奋斗历程,描绘出复兴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画卷。与此同时,通过电影我们发掘拍摄地村镇牛叫河村有着山清水秀的资源优势和悠久独特的人文历史。
影片注重电影化的叙事与表达,用各种艺术手段呈现、强化河北地域特色,这部电影让观众尤其是城市观众,通过一个新的视角来认识中国农村,从侧面体现了“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意义。
环保理念搭配新农村建设,轻喜剧外衣下
《村里来了个洋媳妇》的矛盾冲突设置得非常自然真实,在轻松愉快的叙事中表达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非友好等当代主题。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借助文化冲突构建叙事结构,环境保护以及新农村建设,也是影片的看点所在。
影片中,黑人媳妇与村长一起合力关闭污染环境的化工厂,在村民大会上献言献策;她假装商家大客户,帮助村长招商引资;黑人媳妇陪同村官一起做环境建设的可行性方案,让政策落地......这些使得影片在主线剧情之外,有了丰富的戏剧冲突。这些强情节,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有烟火气,也愈加真实动人。
如今,随着许多农村建设的发展,除了传统的扶贫帮困题材,多展现农村的美丽之处,如自然风光、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等,是一个更加有效的宣传手段。近几年来,贴近田园生活的“慢综艺”、深入食材原产地的纪录片等大受好评,以及此类美食博主,如李子柒等的大受欢迎来看,人们开始展现出想要逃离城市,对于田园牧歌、自给自足的安宁生活的向往。当观众看到《村里来了个洋媳妇》的如画山色,对保护环境的信念油然而生。
《村里来了个洋媳妇》将中外文化差异以及农村故事影视化,与当地政府进行合作,带动农村的相关产业链发展,也是此类新农村电影在内容之外的贡献。此外,片方正在积极推进《村里来了个洋媳妇》非洲全域发行这步大旗,积极筹划在加蓬大使馆举办非洲20国大使观影活动,让影片作为促进中非文化沟通的桥梁。 |